工业上制取金属镁主要采用电解法和热还原法两大类技术,具体工艺如下:
一、电解法
电解法是目前主流的高效工业化技巧,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镁(MgCl?)分解得到金属镁,适用于大规模生产。
1.原料来源与预处理
-
海水/盐湖卤水提镁
通过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(Ca(OH)?)生成氢氧化镁沉淀,再经盐酸溶解、脱水制取无水氯化镁。
示例反应:
$$ \textMgCl}_2 + \textCa(OH)}_2 → \textMg(OH)}_2↓ + \textCaCl}_2 $$
$$ \textMg(OH)}_2 + 2\textHCl} → \textMgCl}_2 + 2\textH}_2\textO} $$ -
菱镁矿(MgCO?)或光卤石
菱镁矿经煅烧生成氧化镁(MgO),再通过氯化反应(如与氯气、石油焦在竖炉中高温反应)生成无水氯化镁。
2.电解工艺
-
熔融氯化镁电解
在750–800℃下电解无水氯化镁,阴极析出金属镁,阳极释放氯气(可循环用于氯化反应)。
核心反应:
$$ \textMgCl}_2 (\text熔融}) \xrightarrow\text电解}} \textMg} + \textCl}_2↑ $$ -
主要工艺分支
- 道乌法(DOW工艺):以海水为原料,部分脱水氯化镁直接电解,副产氯气回收利用。
- 光卤石法:电解光卤石(KCl·MgCl?·6H?O)脱水后的熔融物。
- Magnola工艺:利用蛇纹石尾渣中的硅酸镁,通过酸浸、脱水制备高纯度氯化镁。
3.优缺点
- 优点:能耗低(约10–15 kWh/kg)、连续生产、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。
- 缺点:需严格脱水(水会水解生成MgO杂质)、设备腐蚀严重、氯气处理复杂。
二、热还原法(硅热法)
以白云石(CaCO?·MgCO?)为原料,通过硅铁(FeSi)还原氧化镁制取金属镁,适用于中小规模生产。
1.工艺流程
- 白云石煅烧:在1200℃下煅烧生成煅白(CaO·MgO)。
- 还原反应:煅白与硅铁混合,在真空还原炉中1150–1200℃下反应生成镁蒸气,冷凝后得结晶镁。
核心反应:
$$ 2(\textCaO}·\textMgO}) + \textFeSi} → 2\textMg}↑ + \textCa}_2\textSiO}_4 + \textFe} $$
2.工艺分支
- 皮江法(Pidgeon法):固态还原,真空度1–10 Pa,设备简单但热效率低。
- 半连续法(Magnetherm法):熔融还原,温度1600℃,真空度4655 Pa,产能更高(单炉年产2500吨)但能耗大(1.1–1.15万kWh/吨)。
3.优缺点
- 优点:原料丰富(白云石)、投资低、镁纯度高达99.95%。
- 缺点:间歇生产、能耗高(约40 kWh/kg)、污染严重(废气含CO?)。
三、其他技巧
- 碳热还原法
高温下用碳还原氧化镁,但需2000℃以上且杂质多,工业应用较少。 - 铝热还原法
以铝粉还原氧化镁,适用于锶、钡等金属的联产。
四、应用与动向
- 电解法主导:发达民族80%以上采用电解法(如挪威海德鲁、以色列死海镁厂)。
- 中国现状:早期以皮江法为主(占90%),近年逐步转向电解法(如青海盐湖提镁项目)。
- 技术优化:新型脱水技术(如*气氛脱水)、电解槽结构改进(如立式多极槽)提升效率。
参考来源:电解法、热还原法、海水提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