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学
运动学
- 质点的直线运动
- 位移与路程:位移是矢量,有大致和路线,等于初末位置的矢量差;路程是标量,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,一个物体沿直线从 A 点运动到 B 点,再返回 A 点,位移为 0,而路程是 A 到 B 再回到 A 的路径长度。
- 速度与加速度: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路线,平均速度(\overlinev}=\frac\Delta x}\Delta t}),瞬时速度是某一时刻的速度,加速度(a=\frac\Delta v}\Delta t}),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路线,当加速度与速度路线相同时,物体做加速运动;路线相反时,做减速运动,比如汽车启动时,加速度路线与速度路线相同,速度逐渐增大。
-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:速度公式(v = v_0 + at);位移公式(x = v_0t+\frac1}2}at^2);速度 – 位移公式(v^2 – v_0^2 = 2ax),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很多直线运动难题,如已知初速度、加速度和时刻求位移等,一个物体以(v_0 = 5m/s)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,加速度(a = 2m/s^2),经过(t = 3s),根据位移公式可算出位移(x = 5\times3+\frac1}2}\times2\times3^2 = 24m)。
- 相互影响与牛顿运动定律
- 重力、弹力、摩擦力
- 重力(G = mg),路线竖直向下,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,弹簧弹力(F = kx),k)是劲度系数,(x)是形变量,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,静摩擦力(0\lt fs\leq f++}),(f_++}=\mu_sN),(\mu_s)是静摩擦因数,(N)是正压力;滑动摩擦力(f=\mu N),(\mu)是动摩擦因数,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,用水平力推它,没推动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,其大致等于推力大致;推动后受到滑动摩擦力,大致与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。
- 牛顿第一定律: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情形,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情形为止,这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,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故,而是改变物体运动情形的缘故。
- 牛顿第二定律:(F = ma),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,当物体受多个力影响时,可先求出合力,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,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(F_1 = 10N)和水平向左的拉力(F_2 = 5N),物体质量(m = 2kg),则合力(F = F_1 – F_2 = 5N),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(a=\fracF}m}=\frac5}2}=2.5m/s^2)。
- 牛顿第三定律:两个物体之间的影响力和反影响力总是大致相等、路线相反,且影响在同一条直线上,比如人推墙时,人对墙的推力和墙对人的推力就是一对影响力和反影响力。
- 重力、弹力、摩擦力
- 抛体运动
- 平抛运动: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,只在重力影响下的运动,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路线的匀速直线运动(x = v_0t)和竖直路线的自在落体运动(y=\frac1}2}gt^2),平抛运动的飞行时刻由下落高度决定(t=\sqrt\frac2y}g}}),水平射程(x = v_0\sqrt\frac2y}g}}),一个小球从高度(h = 5m)处水平抛出,初速度(v_0 = 10m/s),则飞行时刻(t=\sqrt\frac2\times5}10}} = 1s),水平射程(x = 10\times1 = 10m)。
- 斜抛运动: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斜向上或斜向下抛出,只在重力影响下的运动,斜抛运动同样可分解为水平和竖直路线的分运动来研究,斜抛运动的射程与初速度和抛射角有关,当抛射角为(45^\circ})时,射程最大(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)。
- 圆周运动
- 线速度、角速度、向心加速度:线速度(v=\frac\Delta s}\Delta t}),路线沿圆周切线路线;角速度(\omega=\frac\Delta\theta}\Delta t}),单位是弧度每秒;向心加速度(a_n=\fracv^2}r}=r\omega^2),路线指向圆心,改变物体速度的路线,一个半径为(r = 0.5m)的圆盘,以角速度(\omega = 2rad/s)匀速转动,则边缘一点的线速度(v = r\omega = 0.5\times2 = 1m/s),向心加速度(a_n = r\omega^2 = 0.5\times2^2 = 2m/s^2)。
- 向心力:(F_n = ma_n=\fracmv^2}r}=m r\omega^2),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力,用绳子拉着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,绳子的拉力就是向心力。
-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: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,需要向心力,由静摩擦力提供;火车转弯时,外轨比内轨高,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;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是由于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力等。
功和能
- 功:(W = Fl\cos\alpha),F)是力,(l)是位移,(\alpha)是力与位移的夹角,当(\alpha = 0^\circ})时,(W = Fl);当(\alpha = 90^\circ})时,(W = 0),一个人用(F = 100N)的力水平推箱子,箱子移动了(l = 5m),则推力做功(W = 100\times5 = 500J)。
- 功率:(P=\fracW}t}=Fv\cos\alpha),平均功率(\overlineP}=\fracW}t}),瞬时功率(P = Fv)((v)为瞬时速度),一辆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(P = 60kW),以(v = 20m/s)的速度匀速行驶,则牵引力(F=\fracP}v}=\frac60000}20}=3000N)。
- 动能定理:(W_合}=\Delta E_k=\frac1}2}mv^2-\frac1}2}mv_0^2),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,一个质量为(m = 2kg)的物体,初速度(v0 = 3m/s),在水平拉力影响下,速度变为(v = 5m/s),拉力做功(W合}=\frac1}2}\times2\times5^2-\frac1}2}\times2\times3^2 = 16J)。
- 机械能守恒定律: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体系内,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,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,即(Ek1}+Ep1}=Ek2}+Ep2}),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上滑下,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,但机械能守恒,设小球质量为(m),在斜面顶端时速度为(0),高度为(h),滑到底端时速度为(v),则(mgh=\frac1}2}mv^2)。
- 功能关系: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;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程有关,其值等于体系产生的内能,(Q = f_s\Delta x)((f_s)是滑动摩擦力,(\Delta x)是相对位移),一个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,滑动摩擦力做功使木块机械能减少,同时产生内能。
电磁学
电场
- 库仑定律:(F = k\fracq_1q_2}r^2}),k = 9.0\times10^9}N\cdot m^2/C^2),(q_1)、(q_2)是两点电荷的电荷量,(r)是两点电荷间的距离,两个电荷量分别为(q_1 = 2\times10^-6}C)和(q_2 = 3\times10^-6}C)的点电荷,相距(r = 0.1m),则它们之间的库仑力(F = 9.0\times10^9}\times\frac2\times10^-6}\times3\times10^-6}}0.1^2}=5.4N)。
- 电场强度:(E=\fracF}q}),是矢量,路线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路线相同,电场强度的大致与试探电荷无关,由电场本身决定,在一个匀强电场中,一个电荷量为(q = 1\times10^-6}C)的试探电荷受到电场力(F = 2\times10^-5}N),则电场强度(E=\fracF}q}=\frac2\times10^-5}}1\times10^-6}} = 20N/C)。
- 电场线: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,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致,电场线的路线表示电场强度的路线,沿电场线路线电势逐渐降低,在点电荷电场中,以点电荷为中心的电场线呈辐射状,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,电场强度越大,电势也越低。
- 电势能:(E_p = q\varphi),\varphi)是电势,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有关,电场力做正功,电势能减小;电场力做负功,电势能增加,一个电子在电场中从电势高的地路线电势低的地方移动,电场力做正功,电子电势能减小。
- 电势差:(UAB}=\fracWAB}}q}),(WAB})是电荷从(A)点到(B)点电场力做的功。(UAB}=-\ UBA}),把一个电荷量为(q = 2\times10^-6}C)的电荷从(A)点移动到(B)点,电场力做功(WAB}=4\times10^-5}J),则(A)、(B)两点间的电势差(UAB}=\fracWAB}}q}=\frac4\times10^-5}}2\times10^-6}} = 20V)。
- 等势面: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,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,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,在匀强电场中,等势面是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平面。
电路
- 电流:(I=\fracq}t}),单位时刻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,形成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中有自在电荷且导体两端有电压,某导体在(t = 5s)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(q = 10C),则电流(I=\fracq}t}=\frac10}5}=2A)。
- 电阻:(R=\fracU}I}),导体对电流的阻碍影响,电阻的大致与导体的材料、长度、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,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,长度变为原来的(2)倍,电阻变为原来的(2)倍;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(2)倍,电阻变为原来的(\frac1}2})。
- 欧姆定律:(I=\fracU}R}),适用于纯电阻电路,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,总电阻(R = R_1 + R_2+\cdots+R_n);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,总电阻(\frac1}R}=\frac1}R_1}+\frac1}R_2}+\cdots+\frac1}R_n}),两个电阻(R_1 = 3\Omega)和(R_2 = 6\Omega)串联,总电阻(R = 3 + 6 = 9\Omega);并联时,(\frac1}R}=\frac1}3}+\frac1}6}=\frac1}2}),则(R = 2\Omega)。
- 电功:(W = UIt),电流做功的经过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经过,电功率(P = UI),一个灯泡标有“(220V\ 100W)”,则它正常职业时的电流(I=\fracP}U}=\frac100}220}=\frac5}11}A),电阻(R=\fracU^2}P}=\frac220^2}100}=484\Omega)。
- 焦耳定律:(Q = I^2Rt),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,纯电阻电路中,电功等于电热,(W = Q);非纯电阻电路中,(W\gt Q),一个电动机,电阻(R = 2\Omega),通过电流(I = 5A),职业(t = 10s),产生的热量(Q = I^2Rt = 5^2\times2\times10 = 500J)。
磁场
- 磁场的基本性质: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、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影响,磁场路线规定为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路线。
- 磁感应强度:(B=\fracF}IL}),是矢量,单位是特斯拉((T)),磁感应强度由磁场本身决定,与放入的电流元无关,在匀强磁场中,一段长(L = 0.1m)的直导线,通过电流(I = 2A),受到的磁场力(F = 0.04N),则磁感应强度(B=\fracF}IL}=\frac0.04}2\times0.1}=0.2T)。
- 安培力:(F = BIL\sin\theta),\theta)是电流路线与磁场路线的夹角,安培力的路线用左手定则判断,伸开左手,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,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;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,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路线,这时拇指所指的路线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路线,一根垂直于磁场路线放置的直导线,长度(L = 0.5m),电流(I = 3A),磁感应强度(B = 0.4T),则安培力(F = BIL = 0.4\times3\times0.5 = 0.6N)。
- 洛伦兹力:(f = qvB\sin\theta),\theta)是速度路线与磁场路线的夹角,洛伦兹力的路线也用左手定则判断,注意四指应指向正电荷运动的路线,洛伦兹力不做功,它只改变粒子的运动路线,一个电子以速度(v = 1\times10^7}m/s)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(B = 0.5T)的匀强磁场中,电子电荷量(q = 1.6\times10^-19}C),则洛伦兹力(f = qvB = 1.6\times10^-19}\times1\times10^7}\times0.5 = 8\times10^-13}N)。
-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
当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时,